PRODUCT DISPLAY
产品·展示

走进元鲸环保
ABOUTS US
常州市元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元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专注从事家用、商用净水及工业水处理系统核心过滤元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服务;主要应用领域为污水处理、工业纯水制备、特种分离及海水淡化等。公司产品覆盖长三角及华东华南,并远销印度、马来西亚、土耳其及中东等地,具有相当的市场知名度及美誉度。公司秉承节能环保,绿水青山的社会理念,顺应国家产业兴国的指向,力图将精良的产品提供给各行各业。 MORE+ENGINEERING
工程·案例
EQUIPMENT
设备·展示
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27
2023-04RO膜反渗透系统会有哪些故障?
1.在工作压力,电导率正常时,RO膜产水量下降;(2)RO膜低压运转即在设计的基准压力以下运行(可能有节流阀);(3)发现膜组件压密即当RO膜在大大超过基准压力的条件下运转就会发生膜组件的压密,必须更换膜组件;(4)运转温度的降低;(5)在较高的回收率条件下运转,这会增加平均进水\浓水的TDS,从而增加渗透压.当在75%以上回收率条件下运转时,浓水的水量就减少,这样膜组件内水的浓缩倍率上升,结果造成给水水质严重下降,由于这种给水的渗透压上升,导致透水量的减少,严重时,将膜面析出盐垢,必须按设计回收率产水;(6)RO膜发生污染。金属氧化物或污浊物附在膜面上而造成RO膜的堵塞(最主要的)。(7)在运转中反渗透的压差上升,改进预处理的运行管理,改善反渗透的水质,用药品清洗反渗透组件;(8)油分的混入,注意油绝 对不能进入给水,油会污染反渗透膜;(9)保证过滤器内滤芯是否定期更换,长时间不更换,会导致滤芯堵塞,从而影响反渗透的进水量;(10)进水电导率的增加,这会增加产水通过膜时所必须克服的渗透压;3、电导率上升解决办法(1)首先要确认各阀门开启是否正确,纯水与浓水的比例是否正确;(2)进水电导率是不是升高即进水电导率是不是比以前升高(如虎门咸潮时,电导率上升到1000μs\cm);(3)RO膜是否受到污染如无机物结垢CaSO4,MgSO4,BaSO4,有机物污染,金属氧化物的污染等;(4)RO膜是否与强氧化剂(如Cl2)等接触,被强氧化剂降解.任何氧化物质的接触都会损坏膜元件;(5)O型圈损坏或泄漏,O型圈泄漏会导致反渗透出水电导率上升很快;(6)RO膜接触强氧化性的物质如Cl2,O3等,被强氧化性的物质氧化降解。4、产水量下降的原因及解决办法(1)RO反渗透膜是否受到污染或被堵;(2)进水电导率上升;(3)发现膜组件压密即当反渗透膜在大大超过基准压力的条件下运转就会发生膜组件的压密,必须更换膜组件。(4)工作压力是否达到RO膜额定工作压力。根据RO膜的型号确定额定工作压力,适当提高进水压力,可以增加产水量。(5)原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悬浮物和溶解性物质。悬浮物主要是无机盐、胶体和微生物、藻类等生物性颗粒。溶解性物质主要是易溶盐和难溶盐、金属氧化物、酸碱等。在反渗透过程中,进水的体积在减少,悬浮颗粒和溶解性物质的浓度在增加。悬浮颗粒会沉积在膜上,堵塞水流道、增加摩擦阻力(压力降)。难溶盐在超过其饱和极限时,会从浓水中沉淀出来,在RO膜面上形成结垢,降低RO膜的通量,增加运行压力和压力降,并导致产品水质下降。(6)水温的影响。RO膜额定产水量是基于25℃设计的,温度每降低1℃,产水量下降2-3%。以上种种因素都使RO膜的产水量逐步下降,透盐率逐步上升,纯水质量下降。一般情况下,RO膜的使用寿命是2~3年。RO膜损坏后应及时更换,否则不但影响产水量,而且水质变差。27
2023-04工业纯水设备中为什么建议反渗透膜系统部分膜元件更换
工业纯水机膜的使用寿命取决于膜的化学稳定性、膜元件的物理强度、清洗恢复性、进水水源、预处理、清洗频率、操作管理水平等,一般为3-5年。当反渗透膜系统出现性能下降,依靠常规的化学清洗已经不能恢复时,就需要确定造成性能下降的原因。系统性能降低可能是膜元件的均匀变化,也有可能局限于前端或末端的少数几个膜元件,它可能是整个系统每个压力容器的故障,也可能限于几个压力容器。 通常,污堵(包括微生物、有机物或者颗粒物质)和氧化发生在前端的膜元件;而结垢和背压发生在后端的膜元件。当发生相应的故障情况,这部分膜元件的性能相比同系统其它膜元件要更差,化学清洗之后的性能恢复更为困难;膜系统的性能将会随着这部分膜元件的更换而有较大的改善。 我们在RO膜使用业绩的跟踪调查中发现有些项目发生污堵/结垢氧化故障时,其初期的性能还能满足用水要求,因此用户没有进行针对性更换。但随着运行周期延长,膜系统性能(产水量和系统脱盐率)越来越差,其下降的速率远大于膜的自然衰减。所以,当发生氧化/污染/结垢故障的情况下,应及早对性能较差的部分膜元件进行更换,可以有效避免系统性能大幅下降的风险。 对一些大型反渗透项目引入更为先进的年更换率的概念,即定期对膜系统进行分析诊断,找到需要更换的膜元件位置,或者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容易发生性能变化的前端膜元件实施更换。这样的话在保持水质长期稳定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27
2023-04反渗透膜发展史简析
膜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生物体内。人类对于膜现象的研究源于1748年,但是人类对它的认识和研究则较晚。1748年,Abbe Nollet观察到水可以通过覆盖在装有酒精溶液瓶口的猪膀肌进入瓶中时,发现了渗透现象。然而认识到膜的功能并用于为人类服务,却经历了200多年的漫长过程。人们对膜进行科学研究则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其发展的历史大致为;30年代微孔过滤;40年代透析;50年代电渗析;60年代反渗透膜元件;70年代超滤和液膜;80年代气体分离;90年代渗透汽化[2]。 在国外,其发展概况为:1953年美国的Reid 提出从海水和苦盐水中获得廉价的淡水的反渗透研究方案,1960年美国的Sourirajan 和Leob 教授研制出新的不对称膜,从此RO作为经济的淡化技术进入了实用和装置的研究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用反渗透膜元件处理电镀污水,首先用于镀镍污水的回收处理,此后又应用于处理镀铬、镀铜、镀锌等漂洗水以及混合电镀污水。1965年英国首先发表了用半透膜处理电泳涂料污水的专 利。此后美国P.P.G公司提出用UF和RO的组合技术处理电泳涂料污水,并且实现了工业化。1972-1975年J J .Porter 等人用动态膜进行染色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实验。1983年L.Tinghuis等人发表了用RO法处理染料溶液的研究结果。1969年美国的J . C. V Smith 首先报道了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30年来,反渗透膜元件技术先后在含油、脱脂废水、纤维工业废水、造纸工业废水、放射性废水等工业水处理、苦咸水淡化、纯水和高纯水制备、医药工业和特殊的化工过程和高层建筑废水等各类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年,一些新型的膜法污水处理技术逐一问世,如膜蒸馏、液膜、膜生化反应器、控制释放膜、膜分相、膜萃取等[3]。 在我国,膜技术的发展是从1958年离子交换膜研究开始的。1958年开始进行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并对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展开了试验研究;1965年开始对反渗透膜进行探索,1966年上海化工厂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正式投产,为电渗析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1967年海水淡化会战对我国膜科学技术的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70年代相继对电渗析、反渗透膜元件、超滤和微滤膜及组件进行研究开发,1980年代进入推广应用阶段。1980年代中期我国气体分离膜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1985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制成功中空纤维N2/H2分离器,主要性能指标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指标,现己投入批量生产,每套成本仅为进口装置的1/3。进入90年代以来,复合膜的制备取得了较大进展。27
2023-04反渗透膜元件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有哪些应用
由于膜分离过程不需要加热,可防止热敏物质失活、杂茵污染,无相变,集分离、浓缩、提纯、杀菌为一体,分离效果高,操作简单、费用低,特别适合食品工业的应用。下面介绍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状况。 4.1澄清 澄清工序是澄清汁生产的关键。传统的澄清方法如明胶单宁法、加热凝聚澄清法、冷冻法、板框过滤法、酶处理法等,都存在各自的弱点。将膜超滤技术用于食醋、酱油、果蔬汁、茶汁、啤酒等生产中,在分离致浊组分的同时达到澄清的目的。由于操作不受温度的影响,不发生相变,可以较好地保存原有风味,同时具有快速、经济的特点。 以水果压榨出汁,制成的果汁饮料中含有许多悬浮的固形物以及引起果汁变质的细菌、果胶和粗蛋白。应用膜超滤技术处理甘蔗汁、苹果汁、草莓汁、南瓜汁等汁液,分离澄清效果良好。陈少州等在南瓜澄清汁加工中分别采用PSA1.5、PSA3.0、等平板超滤膜进行超滤澄清处理,对南瓜汁均有明显的澄清效果。其透光率(λ=420nm)由原汁的78.9%分别上升到99.4%、98.9%,除果胶和蛋白质外,膜截留分子量(MWCO)对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pH、矿质元素和总酸等含量均无影响。澄清汁贮存4个月后PSA1.5、PSA3.0超滤汁无沉淀现象,稳定性好。 传统的酱油澄清技术是采用巴氏消毒法,板框过滤澄清产品。产品有沉淀,细菌数偏高,生产强度大,废弃物多,易造成环境污染。 饮料业中的水处理。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水的质量决定了饮料的质量,水处理设备(永洁达牌)与最终水质有密切关系。只用传统的沙滤棒或硅藻土过滤手段,不可能达到精细的过滤等级和去除微生物。而应用膜分离手段则可能达到极好的分离效果。在膜技术发达国家,饮料生产领域95%以上采用微孔滤膜为分离途径之一,在我国,微滤、超滤技术在饮料生产中都已得到较广泛应用。在饮料行业中要达到净化、澄清的目的,用0.45µm的微孔膜过滤元件进行流程过滤即可满足要求。由于微孔膜过滤后除去的是饮料中的杂质、悬浮物及生物菌体等,而水中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却毫无损失,所以特别适用于某些需保持特殊成分或风味的饮料的净化过滤,如天然饮用矿泉水。应用膜分离过程制备饮用水和超纯水已实现工业化。据统计,1988年世界上应用电渗技术生产饮用水销售额达5亿美元,并按每年10%的速度增长。 茶饮料是目前饮料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饮品。然而茶提取液中含有蛋白质、果胶、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其中的茶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等物质形成络合物,使茶汁产生混浊及沉淀,消除混浊及沉淀是茶饮料生产的关键。传统的方法易使茶汁中许多有效成分去除,造成风味严重损失。采用超滤法处理绿茶汁和红茶汁可有效去除茶汁中的大部分蛋白质、果胶、淀粉等大分子物质,而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等含量损失很少,醇不溶性物质[AIS]可去除38%—7O%,使透明度提高92%—95%。茶汁外观清澈透明,口感好,茶汁不易二次浑浊和变质。 4.2浓缩、纯化 利用膜的优良的选择性可将溶液中的欲提取组分在与其他组分分离的同时有效地得到浓缩和纯化。 羊栖菜是一种暖温带海藻.羊栖菜多糖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具有抗肿瘤、促进造血功能、防止血栓形成、降血糖、降胆固醇、防高血压、增强免疫力等功能,是“绿色黄金食品”。采用中空维超滤膜技术(截留分子量6000,入口压力1.00-1.09MPa,出口压力0.4O—O.46MPa,操作温度13-15℃)脱除羊栖菜粗多糖提取液中的盐分,脱除率达99.9%,同时脱除部分色素物质,在保留了粗多糖提取液中生理活性物质的同时,浓缩了提取液,提高了主要成分褐藻胶与褐藻糖胶的含量。 分离提纯酶解后大豆蛋白粗品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性和营养性的富含大豆蛋白肽的食品,是大豆肽能广泛应用的关键.传统生产技术采用醇法或酸碱法,产品得率低,工艺复杂,废水排放易造成环境污染.陈山等采用德国Sartorius产的VIVAFLOW50型板框超滤器(膜材料为聚砜,截留分子量5000,工作压力0.15MPa,温度25℃)以全回流方式对大豆肽粗产品进行处理,分离出纯度达75%的大豆肽。 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0,000u的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对微生物胞外多糖P3—9415发酵液进行分离浓缩。在0.05Mpa下对3%的料液超滤浓缩至5.8%的浓缩液,多糖回收率达82.7%。在0.1Mpa下将O.5%的料液浓缩至2.95%,浓度提高4.9倍。在分离发酵液中残余的培养基组分(包括糖、含氮物质、无机盐等)的同时,浓缩澄清 纯化了多糖。 果胶是一种由半乳糖醛酸组成的高分子物质,在食品工业上用作胶凝剂,增稠剂等,市场需求量很大。目前,生产工艺主要以柑橘皮等为原料,以稀酸提取,提取液中含大量对胶凝度无贡献的有机酸、酚、皮油及色素。后续处理任务繁重,成本高,产品色深.周仲实采用超滤膜装置对提取液进行处理,初步浓缩除去大部分对胶凝度无贡献的杂质后,再经电渗析(ED)脱去大部分盐酸和无机离子,所得提取液可直接干燥获得高品质的果胶,且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初乳是母体分娩后一周内分泌的乳汁,富含多功能因子,如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各种生长因子等,其中乳铁蛋白(LF)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调节功能。Dulols采用超滤法得到5倍浓缩倍数的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截留物。目前超滤法是生产食品级乳铁蛋白的工业化前景的方法之一。 超滤在乳品工业中的另一重要应用是乳蛋白的浓缩。通过全过滤(即不断地在截留液中加水重复过滤)可大程度地去除乳糖和灰分,制取高蛋白含量的浓缩乳蛋白(蛋白含量>85%)。此项技术还应用于生产高蛋白含量的脱脂奶粉和脱盐、脱乳糖的乳清粉。还可将超滤和电渗析结合起来生产乳清蛋白浓缩物。 膜技术也带来了乳清产品的迅猛发展。用超滤处理乳清,提高了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使其质量得到了根本改善。此技术现已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法国等广泛应用。目前,国外乳清蛋白的产量在乳品工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用超滤回收并浓缩乳清中的蛋白质,可获得蛋白质含量在35%-85%的乳清蛋白质粉,用无机超滤膜浓缩乳清蛋白制得蛋白的技术也正在研究之中。除此之外,还广泛用于乳清制品加工,如脱盐、脱乳糖的乳清粉。 国外目前还正在研究将各种膜分离技术和色谱方法及化学处理、酶处理结合起来,从乳蛋白中分离β-酪蛋白、α-乳清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工作。Maubios和Gauthier都进行了相关的工作。 4.3食品分析 食品中的某些组分含量甚微,不论是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都需监控其含量。利用膜技术可将微量甚至痕迹量的组分富集在特定的滤膜上,再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检测,可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 锰(II)与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E)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形成配合物,通过微滤膜富集,用二甲亚砜将滤膜及配合物溶解,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是一种快速富集测定锰的方法.配合物吸收波长59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ξ592=4.70×10L•mol-1•cm-1,锰含量0-12µg/5m1,范围符合比尔定律。可用于粮食中锰的检验。 Amberlyst-26(A-26)是一种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尤其适用于分析非水溶性的物质。1983年,Needs将A-26树脂应用于分析乳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后国内广泛用于分析肉及肉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获得良好效果。腊肉加工过程中脂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FFA)对产品的品质和风味有重要影响。针对腊肉加工过程中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傅樱花等用A-26离子交换树脂与游离脂肪酸发生交换,再将纯化的游离脂肪酸甲酯后进行气谱分析,准确度、精密度好,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4.4除菌 传统的食品饮料杀菌方法为巴氏杀菌和高温瞬时杀菌,操作繁琐,残留细菌多,高温易造成热敏物质失活和产品口味营养的破坏。用微滤技术取而代之,孔径为纳米级的微滤膜足以阻止微生物通过,从而在分离的同时达到“冷杀菌”的效果。 在鲜啤酒生产过程中采用微滤膜常温下处理用水及发酵液,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大肠杆菌和谷类杂菌,有效去除发酵液中的污染微生物和残留的酵母菌。褚良银等人采用孔径为0.5µm陶瓷膜处理除菌率达100%,色截留率仅为3%。 在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中王焕章等人采用微孔陶瓷膜过滤器过滤,实现除菌、洗菌、浓缩连续操作,除菌率高于99.98%,浓缩倍数达25倍,膜平均通量为80L/m2•h,当加水量达到发酵液的0.1倍时,谷氨酸收率达99.7%。 在牛奶及果酒的除菌过滤中,采用膜孔径为1—1.5m的微孔陶瓷膜脱除低脂牛奶中细菌,效率达99.6%,滤速达500L-700L/m2•h,产品在低温下的保存期由未处理前的6—8天延长至16—21天。 芦荟凝胶汁是各种芦荟产品的基础原料.要保障芦荟产品的保健功能,在加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生物活性物质的损失.但这些物质大多属于热敏物质,在传统加工技术中极易降解失活。钱和等人利用截留分子量为100,O00D的聚醚砜(PES)超滤膜(料液浓度为0.2%±O.05%左右,循环速度0.75m3/h,操作压力(0.2-O.35MPa)在常温下处理芦荟凝胶汁,有效去除了产品中微生物和部分褐变色素及苦味前体,基本保留了芦荟凝胶汁中的营养成分,大大改善了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4.5酶的提取 酶是一种专一、活性可以调节的催化剂.在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于制糖工业、啤酒发酵、蛋白制品加工、水果蔬菜加工、肉类鱼类加工、食品保藏等方面。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凝胶过滤法、疏水层析法、亲水层析法、液相层析等,存在着或分辨率过低,或不适于工业化连续生产等缺陷,而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困难。 生姜蛋白酶对猪肉、牛肉有良好的嫩化效果,对啤酒、红葡萄酒亦有良好的澄清效果。传统的生姜蛋白酶的提取27
2023-04反渗透膜元件在安装时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水处理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也有不少年了,对于反渗透设备的技术许多人都能稍懂一二,甚至在一些使用设备比较早的客户眼中,觉得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技术了,有无水处理设备公司进行服务皆可,对于这种想法,笔者认为不然,反渗透设备的生产组装,是需要精湛的技术、细节的操作及丰富的运行实践经验来完成的,这样才能确保设备的长久稳定的运行。在设备的生产组装过程中,关乎反渗透膜元件的安装都大有文章的,在这里笔者列举几个须注意的个方面。 1、膜元件安装时有方向吗? 有方向,反渗透膜一段有盐水密封圈,一段没有的,有盐水密封圈的就是进水端。至于膜元件装反的直接后果是膜元件的损坏。 2、为什么反渗透系统中会出现望远镜现实?与反渗透膜元件的安装有关系吗? 所谓的望远镜现象就是反渗透系统中膜片与膜片、最里层膜片与中心管逐渐滑落。发生望远镜现象后膜元件膜片一端向内伸缩,一端向外突出。造成望远镜现象的原因是进水和浓水之间的压差过大,通常发生在设备启动时,高压力导致膜在膜壳内窜动。防止方法:一、启动时保证膜壳内充满水,二、保证膜在膜壳内的尺寸距离必要时加装调整垫片。 3、 什么背压,背压产生后是否会对膜元件产生损伤? 在反渗透水处理领域,背压指的是产品水侧的压力大于给水侧的压力的情况。如前面介绍,卷式膜元件类似一个长信封状的膜口袋,开口的一边粘接在含有开孔的产品水中心管上。将多个膜口袋卷绕到同一个产品中心管上,使给水水流从膜的外侧流过,在给水压力下,使淡水通过膜进入膜口袋后汇流人产品水中心管内。 为了便于产品水在膜袋内流动,在信封状的膜袋内夹有一层产品水导流的织物支撑层;为了使给水均匀流过膜袋表面并给水流以扰动,在膜袋与膜袋之间的给水通道中夹有隔网层。 膜口袋的三面是用粘结剂粘接在一起的,如果产品水侧的压力大于给水侧的压力,那么这些粘接线就会破裂而导致膜元件脱盐率的丧失或者明显降低,因此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反渗透系统不能够存在背压。 由于反渗透膜过滤是通过压力驱动的,在正常运行时是不会存在背压的,但是如果系统正常或者故障停机,阀门设置或者开闭不当,那么就有可能存在背压,因此必须妥善处理解决背压的问题。 4、反渗透膜元件安装方法 1、按要求把膜壳水平的固定在设备架上,左右连接件留出适量空间。 2、取出安装部件,组好。检查每个紧固件是否紧固,用清水清洗一下封头和桶壳内壁。 3、用适量的甘油或洗涤精,对端板密封件进行细致擦涂,并在膜壳内口斜处也同样擦涂,这样会确保封堵时顺利推进。 4、膜元件的安装,一般从进水端安装;把膜元件先按同样的方向一根根推入膜壳,膜元件的密封处先涂一点润滑油,把净水连接器按平均长度放在膜芯中间,用木棰上好一头的端板,另一头的端板按止推环和膜芯推紧后的间隙,如间隙过大,可用我们提供的皮垫圈消除,最 后上好端板。 5、端板上好后把月牙挡卡放于膜壳槽内,用紧固螺丝锁紧。 注意事项 1、注意在打入端板时,对密封件的保护,润滑油应涂擦到位。 2、检查端板紧固件的紧固程度和承压板、承托伞是否到位。 3、对前后部件检查,以免遗漏安装。 4、确保推力环在浓水端。 5、检查连接管件,确保安装到位。 6、在所有事项完成后,用高压泵给反渗透膜元件缓缓加压,逐渐排出壳内的 空气,排空后停泵卸压,往复几次,使密封垫正常舒展。 7、如有漏的现象,卸下重新装配解决。 8、产品净水口不能有背压,留有伐门之类以堵住净水口。27
2023-04膜技术在污水治理及回用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膜技术是适合废水循环和再利用的技术,膜技术将是废水深度处理的技术。 其优点是几乎可完全脱除SS、一般的细菌、病毒、大肠杆菌等,且可脱色,减少生成三氯甲烷 (THM) 的前驱物,出水水质优良,由于膜装置占用的空间小,特别适合于老厂改造升级或建厂空间受限的条件下采用。 在城市污水的处理、回用中,膜过程常用于二级处理后的深度处理中, 多以微滤(MF)、超滤 (UF)替代常规深度处理中的沉淀、过滤、吸附、除菌等处理,以纳滤膜(NF)、反渗透 (RO)进行水的软化和脱盐。在中水回用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以 MF、UF与活性污泥组成的膜生物反应器。 工业废水组成各不相同,回用目的也各异,膜技术的应用也多种多样。但不管在哪一种废水处理中,膜技术都必须与其他技术合理配合才能发挥其作用。因为污水的成分极其复杂,不同的回用目的,要求的水质标准和处理工艺也各不相同,任何一种单一的水处理技术都难以达到回用水的水质要求。 一般认为 MF可脱除污水中微生物、细菌、虫卵、病毒,UF 可脱除污水中的大分子,如蛋白质、腐殖酸及某些生成 THM 的前驱物和染料。经 MF和 UF处理的污水溶解盐及大部分离子仍难以脱除,必须经 RO膜 才能将这些组分脱除。二级出水经 RO 处理后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其脱盐率可达90%以上,水回收率 75%以上,COD 和 BOD 的 去 除率 85% 以上。但 RO 需在较高压力下操作,费用较高,以前在污水处理中使用比较多的是 MF 和超滤膜。近年开发的 NF膜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的低分子及二价和高价离子,对一价离子截留率很低,因此可在较低压力下操作,且透水量大,运行费用低,在污水处理中可去除所有病毒、细菌、农药、表面活性剂以及三氯甲烷前驱物,这类物 质 会与水中 氯(如杀菌时加氯)反应生成 THM 之类的致癌物质,由于这类前驱物大多为低分子有机物,用常规的水处理技术及 MF、UF均难以很好脱除,而 NF 可除去二级出水中90%以上的溶解碳和 THM 前驱物以及2/3的盐度、4/5 的硬度,出水符合美国 1986年安全饮用水法律对污染物的规定[9]。 荷电膜的电渗析是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膜过程,多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回用,如电镀废水中金属离子之类的荷电离子的分离、回用。 液膜技术因可利用化学反应促进传质过程,传质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在含酚废水等的处理中已有中试规模的应用研究。 将膜分离 (以 MF、UF 为主,也有用 NF) 与生物反应结合的膜 生物反应器 (MBR)在污水处理中用得最多的是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即以膜分离代替常规活性污泥中以重力进行沉降分离的二沉池,具有装置紧凑、出水水质好等优点。
服务创造价值、品质铸就未来
-
元鲸环保
为环境 造未来 -
科学创新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绿色发展
让水清、山绿、天蓝